看看院线发出的排片通告,初五的时候《功夫》的排片甚至能达到百分之七十三!!!
而《武神》则会被压缩到百分之七……
这种绝对不利的形势下,《武神》后面半个月的票房数据已经没什么指望了。
就连最乐观的影视评估机构也改了口,最新的总票房猜测是绝对不会超过十一亿。
给原本二十亿的预计票房打了个对折,华娱传媒的一帮子人心都在滴血。
原本陈启安对春节期间的票房是没抱什么希望的,会有所下降也在预料之中。
可下降的这么突然,幅度这么大,就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前有高爽大年初一狂揽三亿,后有自己兵败山倒日收六百万零碎。
两相对比之下顿时心态就有些失衡了。
而且,要是别人的片子在春节时段爆火,他可能反应还不会特别强烈,最多也就是酸一下。
但高爽不行!
陈启安的上部电影《双极》被高爽一部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踩了尾巴,导致后半程票房预冷。
在网上汪星人更是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
骂人的段子跟说相声一样,层出不穷。
引得各路网友疯狂追捧,一时之间几乎让他在导演圈里名声扫地。
更可气的是,汪星人在《蒙面歌手》上揭面了,就是高爽本人……
陈启安在知道的时候,气的差点把肝都吐出来。
简直特么欺人太甚!!!
不做点什么,陈启安都觉得自己跟乌龟没啥分别了!
而且,现在他其实已经被逼到了绝路。
要是《武神》最终票房真的只有十一亿,他的导演生涯基本上也就算是走到头了。
没有任何资本会在你连续失败的情况下继续给你机会的。
俗话说的好,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新仇旧恨怼一块儿了,这叫人怎么忍?
找了一些“朋友”的渠道,最终花了小一千块搞了张初二凌晨场次的《功夫》票。
陈启安怀着满心的愤懑与不甘,走进了电影院。
他要看看,这么一部被传的神乎其神的电影到底是个什么成色!
……
大年初二天光微亮的时候,陈启安瞪着布满血丝的双眼,手指颤抖的按下了微客的发送键。
他知道,这篇文章一旦发布,自己就再没有回头路可走。
高爽抛开导演身份不谈,那也是华夏的第九曲皇。
背后还站着四大集团这样的庞然大物撑腰。
自己签约的华娱传媒正面硬刚都只有跪的份儿!
但他就是不甘!
凭什么?
凭什么同样是春节期间,你高爽的电影能火,而我的不能?
凭什么同样是四五亿的投资,一个连明星都没有的《功夫》就全是好评,老子双皇齐聚的《武神》就特么要花大价钱封口控评?
凭什么高爽一个年轻后生,就能轻而易举的将自己这样在影视圈里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人踩在脚下?
凭什么?!!
反正这部电影扑了老子的导演生涯也特么完犊子了!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既然你不给老子留活路,那我就特么跟你拼到底!
一篇足足有万余字,顺带着还丧心病狂的@了七十二家媒体的观影报告,被陈启安用自己的微客实名发布了出来。
“《功夫》赢了票房,却失了口碑!透过现象看本质,烂片如何成神?”
这种跟全世界唱反调的标题一出,立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赢了票房失了口碑?
烂片?
这些个形容词是在说大火的《功夫》吗?
这样的反向言论居然还是知名导演陈启安实名发布的?
撕破脸不过了啊这是!
怀着别样的兴奋,这些人将视线移到了下面的文章。
纵观陈启安的影评,喷点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剧情失败!
陈启安以自己的《武神》和《双极》为例,在文中说道:“尽管《武神》的剧情存在不少漏洞,但影片始终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对于《功夫》,我真的没法描述出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剧情的空洞,让一些观众在看到一半时,甚至出现了困意。”
“究其原因,当我们看到高爽本人作为一个小人物出场时,就已经知道他肯定是全片武功最厉害的那个人。电影没有了悬念,看到一半自然会烦。”
“剧情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出现高手,然后再被更厉害的高手打败,最后让主角来收尾!这种打怪升级的套路电子游戏里都不爱用了,你放电影里也能叫剧情?”
二,表演失败!
“为了制造笑料,刻意的夸张处理让人十分难受。”
“高爽在电影里的表演更是拙劣至极,像个小丑!!!”
“至于他所谓的‘无厘头’风格,简直不知所谓!”
“很多配角的表现比高爽这个导演兼主角出色多了,让人印象更深刻!比如‘三大高手’、‘酱爆’等等,即使是斧头帮老大的狗腿子,也比高爽给人的印象更深!”
“而且,作为主角,高爽刻意扮丑的造型实在是太次了!农民工一样的打扮,恶心谁?!”
三,台词失败!
“不可否认,高爽单纯作为编剧还是有点东西的,毕竟,牙尖嘴利就是他出道的本钱。”
“他在《疯狂的石头》中创造了一些还算经典的台词,哪怕没有看过那部电影的人,也时常能将其中的一些金句挂在嘴边。”
“但是《功夫》中,高爽似乎是已经忘了本,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昂贵的电脑特技里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