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后来的口碑不太好,甚至有点崩,被戏称为交智商税。
但这些针对的是小罐茶的价格,一灌茶叶4克泡一杯,却要卖48元。
对比奶茶咖啡等竞品,这个价格被调侃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小罐茶本身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他的模式也非常值得学习。
因为茶叶行业最大的痛点就在于:市场上的茶叶价格高低不等,也很难有一个标准去界定好坏。
我们都知道,市面上的茶叶都是品种来区分,在茶叶界中普遍存在“有名无牌”的尴尬现象。
通常提到十大名酒的时候,我们常想到茅台、五粮液等名牌酒。
而提到十大名茶,可能不少人会说西湖龙井、大红袍、普洱茶、白茶等等,然而这些只是茶叶品类,而不是品牌。
就拿西湖龙井来讲,西湖龙井是绿茶中的一种。而生产西湖龙井有好几个公司、好几个牌子,比如有西湖牌龙井、贡牌西湖龙井等。
而且这些品牌还不是特别知名,一般也就稍微懂行的人才知道。
小罐茶大搞名牌的做法,其实有点像英国立顿取经的意思。
我国茶叶市场广大,但没有一家制茶巨头,大部分茶企各自为战。
也有很多小作坊的生产模式,很难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更别说塑造名牌,更是遥不可及。
所以坊间就有一句话,说的是华夏七万茶企抵不过一个英国立顿,听着很残酷,但也很现实。
总之,中国的茶叶市场水太深了,消费者心理也没底,太容易被宰。
一个喝茶爱好者,要是没交过几次学费,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所以小罐茶虽然卖的贵,但还是有很多人买单,因为人家明码标价啊。
反正大家都是这个价格,被宰也是大家一起挨刀,喝得起就买,喝不起就拉倒。
而小罐茶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是他的标准化生产。
任何产品想要大规模生产,标准化是必经之路。
茶叶这种东西,多年来都是手工炒茶制作,质量上充满了不确定性。
同样的茶叶,一个十几年经验的老师傅老炒茶。和一个学了一两年的新手,炒出来的茶,味道能一样吗?
所以不要说,同一种茶同样的价格,有时候味道好,有时候味道却一般。
这些都是这行业不能说的秘密,可谓是乱象丛生。
应俊想到了这里,已经完全想要要怎么做了。
自己虽然要学小罐茶的经营模式,但在售价上,却要学立顿,把价格拉低。
越乡龙井本来品质就不如西湖龙井,再去卖高价简直是自寻死路。
于是,应俊开口道:“拿到凡客商城上卖茶叶是小事,但想要这里的越乡龙井打开销量,却比较麻烦,要好好规划一翻才行。”
应文华虚心的道:“这方面你是专家,你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应俊点头道:“既然要做,那我们就要往大了做,这样越乡龙井,才能真正有出路。
年后我先开一个茶叶加工厂,统一收购茶叶。选址方面就麻烦华叔你了,只要是交通便利,场地足够大就行。”
这倒是不难,应岩村虽然大多是山地,但山却不是很陡,找一些空地盖厂的地方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应文华想都没想,立马回道:“村北面去往茶亭镇的路上,哪里场地足够大,交通也便利,建厂最适合。”
应俊回忆了一下,那地方的确合适,点头道:“好,那厂址就先定那里。”
应文华主动应承道:“年后上班我就去跑程序,半个月内一定把所有手续都跑下来。
场地方面,既然要大,那就先定10亩,以后不够随时还可以扩建。”
应俊闻言暗自咂舌,10亩地啊,6600多平方……自己原本想搞个三五亩就差不多够用了。
哎,农村的地,特别是这种山沟里,就是不值钱。
应俊满意的道:“好,那就先这样定下了。由于再过两个月就要采明前茶了,所以时间上比较紧。
年后咱们不能先等审批,要直接破土动工,来个先斩后奏。争取一个月左右就把厂子先建起来。
也不用把10亩地全部建好,先建一个两三亩的场地,暂时够用就行。剩下的可以慢慢扩建。”
一个月要建专业无菌的生产车间,那肯定是来不及的。但先建一个简易版的车间,却绰绰有余了。
应文华盘算了一下,回道:“没问题,只要资金到位,喊上周边几个村里的建筑队,应该赶得及。”
应俊摆摆手:“这方面,到时候我会从公司派人来专门接洽的。
自己村子的厂,虽然工期比较赶,但质量上可不能偷工减料。”
应文华拍了牌胸脯,打包票道:“这方面请放心,到时候要是谁搞事情,我直接找上门去。”
应俊接着说道:“剩下的一个月,时间也很紧。要把周边擅长炒茶的老师傅都请到厂里来,然后还要采买机器设备。
总之,就是赶在明前茶上市之前,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好。
之后,茶厂会统一收够村子里的茶叶。工厂负责炒制和包装,最后拿到商城上去售卖。”
因为要赶明前茶,时间太紧,所以前几批茶叶只能继续使用传统的手工生产模式了。
等过了今年的新茶上市售卖期,应俊就会引进自动化生产线。
而到了明年的茶上市时,那就要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了,达到口味的标准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